梦想世界2:梦想感言 致各位玩家的一封信
武侠风的形成与发展 提及武侠,就不得不谈一直承载“武侠风”的小说作品。由此,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浮现了中国武侠小说的三剑客:古龙、金庸和梁羽生。受到他们大量武侠小说的影响,您或许认为他们是中国武侠风的倡导或者是塑造者。其实不然,中国武侠早在先秦时代就已有朦胧的定义。韩非子的《五蠹》中就曾描述过“侠”的概念,而且汉代《史记》中的《游侠列传》、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,都为武侠小说的诞生奠定了基础。那么,武侠风在中国的历史中都经历过怎样的变迁? 旧派武侠风 唐宋元明,是中国文学发展高潮时期。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、元曲明散,在这种背景下,武侠小说的形式自然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。首先是唐传奇中“豪侠小说”的出现,标志着中国武侠小说的诞生,后经宋元时期的发展,文言武侠衰微,白话小说逐渐兴起,直到明代长篇白话章回小说《水浒传》的诞生,才真正意义地标志着武侠小说的成熟。 发展至清代,一批以《七侠五义》为代表的侠义小说曾一度风行。而且随着辛亥革命结束,报业、出版业的出现促进了文学艺术的蓬勃发展,武侠小说更是倍受市民阶层的青睐。此时,向恺然的《江湖奇侠传》问世,成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。由此开始一直到政权更替的数十年间,武侠小说作家作品不计其数、流行不衰,这一时期的作品则统称为旧派武侠小说。 新派的崛起 进入30年代后,武侠小说创作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,形成了武侠小说的高峰。创作中心逐渐由上海、南京转向天津和北京,所以就出现了代表三、四十年代武侠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“北派五大家”:奇幻仙侠派的还珠楼主、社会反讽派的白羽、悲剧侠情派的王度庐、帮会技击派的郑证因和奇情推理派的朱贞木。五位作家都自觉地从不同侧重点描写江湖绿林,无论是在小说中融入中国传统精神哲理,还是以反讽的形式批判现实,亦或是通过儿女幽情揭示思想冲突,都能够自成流派,分别建立起独树一帜的风格。可见,在新的社会背景下,武侠风已然在凸显“变”与“新”的特征,所以这个时期被人们称之为“武侠风”的新派。
|
本资讯及文章仅代表发表厂商及作者观点,不代表叶子猪本身观点!